全球宏观投资者通过押注国家、驾驭汇率和利率的波动进行投资。他们的交易通常需要比普通投资者采取更长远的视角,不仅关注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常常关注其政治和制度。
鲜有人能像瑞•达利欧(Ray Dalio)那样成功,他在五十年前创立了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在其最新著作《国家如何破产》(How Countries Go Broke)中,达利欧旨在揭示其高盈利投资策略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如何发掘那些大多数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直到为时已晚才意识到的、一代人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风险。
尤为关键的是,他强调研究极长期历史数据的重要性,以便能够区分有时长达一个世纪的“时代浪潮”(包括他所谓的“大债务周期”)与较短且影响较小的一般商业周期波动。
“大债务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达利欧在开篇章节中写道,并批评了导致过度信贷的不良和不完善的贷款决策。“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纪律严明的国家避免了大债务危机。”其他国家则被这些危机摧毁。
为了避免这种命运,达利欧称,通过使用债务、收入、利率、储蓄、增长等指标,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危机的时间。书中充满了图表、方程式和突出强调的行动要点,说明一个国家可能如何走向“破产”。数据爱好者不会失望。然而,书中缺乏具体的案例研究和统计检验。相反,该书主要援引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具体策略是什么,它们都为作者带来了巨额财富。
同样奇怪的是,达利欧认为没有必要参考更早期的知名著作——包括,不避讳地说,我与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 2009年合著的《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这些著作早于他的书,进行了大量档案数据研究,并得出了基本类似的结论,即如果想要评估罕见债务、金融危机和通胀事件的概率,研究极长期的多国时间序列至关重要。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将会很有趣。事实上,实证文献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金融和债务危机在临近发生之前都是很难精确预测的。有一些众所周知的指标。对于国家债务危机,这些指标包括高估的汇率、持续的大规模政府预算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以及对外国高负债。即便如此,这些指标(顺便说一下,所有这些指标都适用于今天的美国)并不能提供让投资者真正大有斩获所需的那种精确时机。
正如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所著《大空头》(The Big Short)的读者所知,时机就是一切,运气也起着重要作用。过早针对一个国家的债务下注的投资者在大笔获利之前往往不得不先承受长时间的损失。正如凯恩斯的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
尽管如此,即使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达利欧那种独特的才能来把握债务周期的时机,政策制定者也应认真关注他的担忧——他指出“根据我的衡量标准,美国和大多数主要国家(其他七国集团(G7)国家和中国)正处于其大债务周期的晚期阶段”,如果“不以某种方式控制,则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债务资产重大重组/货币化的概率会非常高——在未来五年内约为65%”。我大体上同意达利欧对美国的结论,尽管这使我们两人暂时偏离了共识。
书中一些最精彩的部分是达利欧提出的宏观政策观点。例如,有一个绝妙的章节,他严厉批评日本政策制定者在1990年代初金融危机后未能强制债务减记。相反,他们放任债务积压妨害金融系统,并削弱了20年的经济增长。
《国家如何破产》的高潮是一个关于美国不可持续的财政轨迹的关键章节。鉴于前几章的宿命论基调,达利欧给出的解决方案似乎出人意料地易于接受。他基本上认为,稳定的关键就在于将美国赤字削减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2024年为6.4%)。
这真的足够吗?鉴于长期实际利率可能保持高位,美国债务似乎将在每次危机时从一个高台跃升至另一个高台。为了应对最坏的情况,是否应该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平衡预算?
达利欧2021年的著作《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The Changing World Order)研究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成功,而另一些国家失败(又是一个有大量早期文献的主题),让许多人意识到金融史的重要性。新作《国家如何破产》在制作精良的TikTok视频——以及按照书中承诺推出的瑞•达利欧化身——的帮助下,预计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How Countries Go Broke: The Big Cycle),瑞•达利欧著,西蒙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社,30英镑/Avid Reader Press出版社, 35美元,400页
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著有《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问题》(Our Dollar, Your Problem)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