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历史

1945年胜利价值:“抗战建国”之重温(上)

赵寻:二战结束80年之际,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对于现代中国的是非功过,已到了必须检讨的最后时刻。
伦敦华人对二战日本投降消息表示庆祝

三个月前,马克龙(Macron)纪念反法西斯主义胜利八十周年时提醒欧洲,自由处于1945年以来最危险的境地,未来成功的保证在于恢复1945年的胜利价值。不过,这一姿态表明,欧洲对二战仍保持着活的记忆与共同的判断:无论国家主义、传统主义、民粹主义者的远景如何“伟大”,自由、独立、尊严的生活与之必定势如水火。

乍闻1945年价值,我却不能不想到——什么是中国的1945年胜利价值?它是由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还是由毛泽东的《两个中国之命运》所代表的价值?1938年“抗战建国”论提出以来,有关未来中国国家建设(nation building)的主张,莫衷一是;1943年两人的捉笔上阵,却将论争变为战场,为三年后的全面内战埋下祸根,影响则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就是台、海两岸的分治。

十年前此际,我曾以传统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检讨“抗战建国”的失败;期许三种理论的和解,可以促进现代中国建国的和平完成。但事与愿违,十年间,两岸时有进入战争状态的风险。痛觉,只有还其思想史的本真,确立抗战胜利的共同价值,永久和平女神,才能步下高空的铜柱,手持花环,走入现实。本文采用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政治思想架构,即是重新思考的成果之一。以下将先从蒋、毛文章的执笔者,身处政学两界的激流的陶希圣(1899-1988)、陈伯达(1904-1989)的对战入手,检视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行动逻辑;第二部分再由萧公权对《中国之命运》的反思,表出自由主义“民主为体,宪政为用”的国家建设详图。

陶希圣就读于五四期间的北大法科(1915-22),兼修法、政,研习宋明理学。三十年代初发起“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力主中国无奴隶社会与士人阶层的独立性质,投归重庆之前,久为国民党左派第一大手笔。《中国之命运》由他起草,洵非偶然,至今也随处可见其思想的印痕。

突破种族人类学原理,以中华民族为一本,以各地人民为宗族,即是其素来的主张之一。最著名的则莫过于,将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系统破坏的后果,归结为民族道德的堕落: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因而成为拯救民族道德、复兴民族文化的事业,宪政法制的基石。在其法、政哲学的辩护之下,不仅国民党意识形态为之一新,且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九十年代以来大陆民族主义的主流,儒家宪政的先声。

陶先生因家累未出国深造,一生苦学不倦,对留学英美的知识分子常有不过尔尔之讥。故《中国之命运》抨击五四以来“一般文人学子,丧失了自尊与自信。”但“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争,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云云,很难以蒋最后的修订免责。1962年,陶希圣在回忆录中自悔,《中国之命运》在正式出版前曾收到一百多份修改意见,以下四点,不幸未被采纳:

一、不必追述过去不平等条约束缚之下的国家弊害与社会危困;二、预期抗战胜利在两年之内的文句,应加删除;三、书名改为《中国之前途》更好;四、蒋委员长为国家之领袖,不必自居为一党的领袖,相关内容应予删除。

今日来看,第二、三两条,明显是蒋的见识高出一头。而第一条,则准确预见到了国际阵营的反应:中国研究的开山人物费正清,由此将1943年视为蒋政权走向失败的起点。而第四条,尤其是其中断言的“没有三民主义就没有抗战,没有中国国民党就没有国民革命;”激发中共合法性危机和内战疑虑,至少属于得不偿失。

代表毛泽东参战的陈伯达,只受过片段的高等教育,莫斯科中山大学三年(1927-30)的革命训练,使他在归国后,将斯大林主义作成“哲学的国防动员”纲领,发动了“新启蒙运动”。以启蒙运动定义的新五四,不过是进一步彻底地清除儒家思想文化的社会运动——正是陈伯达,将胡适对“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吴虞的介绍,修改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陈伯达,将“动的逻辑”亦即现实的需要,当成思想发展的唯一动力,思想文化从此不再有任何客观性的传统。因而,当他“一面写,一面哭”,仅用三天就完成了近两万字的《评<中国之命运>》之际,其民粹主义的本色洋溢,也已到了无所不至的地步。

陈一开始即对陶的“汉奸”身份痛下杀手,极力渲染国民党国中无人及与日本勾结;随即逐字搜寻虚漏裂隙,以证成《中国之命运》背后的法西斯动机。为标榜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阶级理论和阶级道德,他无视“中国境内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一体论的自相矛盾,反而质问:宗族论借用的“文王子孙,本枝百世”(《诗经》)出于何经?他自创满清入关后,民族思想比以往异族统治的任何时候还要深广的假论,却抓住蒋对清代建国规模、政制政令评论“但书”之前的内容,骂其没有一点“民族气节”——实际上,《中国之命运》痛诋满清。陈完全不理会原文的论证,用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讨论“国共关系”,宣传人民民主:在他看来,任何由精英创造的文化和道德都是反动,必须消除;代表中国文化的只能是工农大众,尤其农民。

“中国从来显然有两种文化传统的思想:一种是民众的、革命的、光明的;一种是反民众的、反革命的、黑暗的。近代中国一开始的时候,太平天国与孙中山代表的就是前者,曾国藩及现在中国的一切反共反人民分子代表的就是后者……关于中国文化思想的分别,就在这里。”

人所周知,太平天国以消灭中国文化为目的,怎么可能代表中国文化?但这样的逻辑矛盾,是不足为虑的:“为沉默受难的底层人民服务”,便须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正是俄罗斯民粹主义(народники)自十九世纪流行全球以来,追随者至今不变的信条。亲炙者当更得其真味也。

(未完待续)

(注:赵寻,北京大学博士,香港大学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新的“伦敦金融城”:伦敦IPO寒冬如何迫使城中银行家转型

公开上市的匮乏正迫使投资银行拓宽视野。

Lex专栏:新一代智能眼镜颜值更高

如今,智能眼镜不仅价格大幅走低,而且也能戴出时尚感。

日本升级防空洞,为百年办公家具供应商带来新机遇

地区紧张局势升温,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遇。

一周展望:英国通胀反弹有多令人担忧?

《市场前瞻》是英国《金融时报》对下周动向的指南。

为何我们对美的理解如此偏差?

它充满主观性、难以预测、变化多端——但我们却假装它遵循某种简单公式。

吉姆•桑博恩有一个秘密

中央情报局“克里普托斯”的雕塑家守护其最后一段密码已数十年——当他不在了,会发生什么?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