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推出“上海金”基准价

在中国寻求扩大对黄金定价影响力之际,这个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推出了一种黄金基准价格,以和伦敦近百年历史的黄金基准价格竞争。
2016年4月20日

投资理财骗局为何总能得手?

夏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便利,投资者应对理财产品虚假宣传保持足够的警惕。骗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普通人的贪婪、知识不足和经验缺乏。
2016年4月18日

中国放弃玉米价格支持政策

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美国农业部(USDA)北京农业事务处证实:“中国政府现已放弃了除小麦和大米以外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支持政策。
2016年4月15日

中国国企债券违约数量上升引发忧虑

自4月初以来,已有两家国企未能按期兑付债券,还有一家国企暂停其债券的交易,警告5月到期的一笔兑付将有困难。
2016年4月14日

A股该不该“港股化”?

苏培科:今年上市的港股破发率达3成,让人思考究竟是A股泡沫太重还是港股出了问题。而港股上市公司纷纷私有化,又让人反思市场低市盈率和低估值究竟是不是好事?
2016年4月15日

大宗商品反弹:海市蜃楼还是焕发新生?

瑞银陈敏兰:近一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虽然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尚属未知,但市场已排除价格暴跌的预期,这对亚洲资产无疑是利好消息。
2016年4月13日

中资企业押注人民币走弱

中国一些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去年下半年把美元债务置换成人民币债务,并增加美元存款,这样做既可避免支付较高美元利息,又押注人民币贬值。
2016年4月11日

通胀上升推升资本市场分化

胡月晓:货币增速因基础货币增长放缓将趋回落;短期通涨上升或超预期,政策收紧预期或再现,加上年报集中公布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降低,股市短期调整压力上升。
2016年4月11日

警惕新兴市场的信贷风险

瑞银投资银行巴韦贾:新兴市场企业约35%的已发行债券是由政府参股或全资所有的企业发行,但政府为企业推迟困境时,自己的信用风险可能会上升。
2016年4月11日

谁为你理财?

聂方义: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有助于你判别理财顾问的建议是不是适合你,而这既是对你自己负责,更是对你的家人和家庭的未来负责。
2016年4月11日

中国欲收购更多境外铜矿确保铜供应

中国对铜的消耗量很大,国内的供应量却很低。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大型铜矿项目稀缺,但中国或许仍将继续收购境外铜矿资产。
2016年4月7日

中国外汇储备5个月来首次增加

根据中国央行(PBoC)发布的新数据,3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上升至3.212万亿美元。分析师原本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会比2月份的3.202万亿美元低60亿美元。
2016年4月7日

中国央行与做空者的博弈

中国央行的多项举措极大地打击了看空投机者。一些投资者仍在做空人民币,但规模已大大缩小。然而,人民币未来走势还取决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
2016年4月6日

A股的“中国式”投资策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周掌柜:价值投资这样在全球通行的投资理念,在中国被扭曲和修正,股市也成了辩证法绞杀的斗场。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投资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力图直观呈现“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逻辑,给不同层次的市场参与者启发与提醒。
2016年4月6日

“富裕国家的中国溢出效应将越来越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发达经济体构成越来越大的风险;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很可能不断加大。
2016年4月5日

MSCI明晟重提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股指

新兴市场股市指数的领先提供商已重启将中国内地股票纳入其基准的磋商,尽管在去年出现股市波动后各方存在担忧。
2016年4月1日

警惕“耶伦风险”

程实:鸽派耶伦与加息周期是内生不协调的,美联储内部冲突愈发剧烈,政策信号愈发模糊,政策路径愈发摇摆,这不仅给全球市场平添变数,未来还可能引致更大冲击。
2016年4月1日

国信证券香港分支机构发生违约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看到的一份文件,中国第八大投资银行国信证券(Guosen Securities)的一个部门,在一笔在香港交易的人民币债券上发生了违约。
2016年3月31日

中美花生市场冰火两重天

中国人花更大价钱抢购,而美国花生库存创纪录,让人担心农场主或许没有足够的仓储空间存放花生。美国花生种植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需求上。
2016年3月31日

浙商银行和天津银行赴港IPO反应平平

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开上市在香港迎来反应平平的首日交易,突显投资者对首次公开发行(IPO)态度谨慎——即便全球股市已从年初的大跌复苏。
2016年3月31日

中国庞大铜库存引发辩论

受美元疲软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乐观情绪推动,曾在1月跌至6年来低点的铜价本季度上涨12%,一度短暂涨至5000美元/吨以上。
2016年3月31日

中国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对中国政府来说,以政府制定的高于市场价多达50%的最低价收购玉米的政策,已导致一种代价昂贵的两难困境。中国政策制定者担心去库存会压低粮价、打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2016年3月30日

博鳌之辩:谁是股灾祸首?

缺少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任何人造牛市都实为上窜下跳的猴市。将政绩跟股市走势挂钩是一个危险误区,而由监管部门带着一批监管对象去救市,更是在国际上闻所未闻。
2016年3月28日

2016年中国股市十大引爆热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周掌柜:这十个热点大部分都是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驱动型只是个例。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型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早日涅槃重生。
2016年3月22日

中概股回归表明中国不差钱?

FT首席国际金融记者桑晓霓:中概股私有化交易对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以高得多的估值在中国重新上市,这些交易表明,许多中国投资者仍对国内市场抱有信心。
2016年4月12日

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

上海证券胡月晓:新年伊始股市调整与宏观基本面变化无关,主要是“去杠杆”引发的结果。在经济延续“底部徘徊”下,股市未来机会取决于大股东能否真正“反哺”让利。
2016年2月2日

人在囧途:港股、港币之囧

交银国际洪灏:香港股汇遇袭,引发市场对政府干预托市的预期,“积极不干预主义”将再次接受考验,自由和开放是这个城市从危机中涅槃重生的基石。放弃了它,香港或许就不战自败了。
2016年4月12日

投资理财需要机器人顾问吗?

FT中文网编辑冯涛:中国投资理财市场正发生一场变革。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相比于被动求助传统的投资咨询机构,面对新的智能投顾模式,他们将得到哪些“实惠”?
2016年4月12日

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行诸多两难

恒丰银行蔡浩:保持货币环境事实上的宽松,做好市场预期管理,似乎成为完成去杠杆、调结构的经济转型的关键。正如“权威人士”所言:阵痛不可避免,但或可以减轻。
2016年4月12日

中国拟改革主权债发行体制

与相关磋商关系密切的人士表示,中国已在催促下重新拟定其主权债合同,以反映出对一种新融资框架的支持。这种美国政府支持的新融资框架旨在改善政府与债权人间的关系。
2016年4月11日

做空之下,人民币到底“高估”多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人民币与港币均遭做空,情况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近。危急之时,中国切勿采取一次性大幅贬值的方式。
2016年4月12日
|‹上一页‹‹91929394959697989910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