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商学院

通缩压力持续,中国批评企业“内卷”

自2022年9月以来,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一直陷入通缩区间,给习惯于依赖制造业和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挑战。

中国强烈批评企业和地方政府助长了产能过剩,并指责产能过剩压低了价格。本周的通胀数据预计将显示,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通缩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之一正在不受控制地延续。

自2022年9月以来,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一直陷入通缩区间,给习惯于依赖制造业和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挑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主要官员在政府媒体和党媒上发表文章,抨击所谓的“内卷”,即过度的价格竞争。

这些表态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工业产出激增,加上国内消费需求疲软,正在助推一场价格逐底竞赛,加剧通缩,并引发中国与一些最大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

将于周三公布的官方数据预计将显示,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第33个月下跌,这是中国几十年来该指标最长的下跌时期之一。

产能过剩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敏感问题,中国一直在寻求消除有关其产业政策导致合作伙伴市场充斥人为低成本商品的抱怨。

但上周,据中国官方媒体发表的一篇题为《整治这一“内卷”问题!》的文章,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告诫竞争激烈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高管“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官方越来越多地表示担忧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北京方面正准备推出一轮“供给侧改革”,即政府干预行业,以控制价格和削减产能。

这也标志着中国政策制定者的一个明显转变。就在去年,习近平在巴黎会见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时坚称,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策杂志《求是》上周承认,“产能过剩”是个问题。

它表示:“宏观层面的供需失衡,集中表现为部分行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导致现有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进行竞争。”

习近平上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时表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未来几周至关重要,中国政策制定者将与华盛顿方面就一项新贸易协议的细节进行谈判,而欧盟领导人将于7月底在北京与习近平会面。

《求是》指出,价格下滑不仅影响钢铁和水泥等传统行业,还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电动汽车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它批评地方政府盲目涌入热门行业,违规实施税费、补贴、用地等激励措施,鼓励了过度投资。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Robin Xing)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将“消费占GDP的百分比”作为一项业绩指标纳入预计将于明年3月公布的下一个五年规划。

他补充说,财政制度的改革也很重要。财政收入依赖于对生产征收的增值税。但中国很难打破对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依赖,制造业资本支出同比增长了9%。

经济学家表示,就近期而言,中国政府可能会迫使企业削减产能或关闭老旧工厂。花旗(Citi)分析师表示,政府还可能收紧环境或其他监管标准,或者利用限制杠杆等金融工具,迫使低端或实力较弱的企业退出市场。

习近平还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包括相关法规,可能有助于限制地方政府提供扭曲市场的补贴的能力。

2015年至2018年,中国通过类似的短期措施来控制钢铁产能过剩,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经济学家表示,这涉及大型国有企业,并伴随着巨额财政支出。

汇丰银行(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那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而这一次可以说是一个规模大得多的挑战”,涉及多个行业。

然而,经济学家警告称,通过经济再平衡来解决这个问题将是困难的,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促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情况下。

邢自强说:“20年来,中国在利用供给侧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如此成功,告别并不容易。在当今这个碎片化的世界,很多人可能认为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译者/何黎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