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羊脂、蜗牛黏液——年产值达4500亿美元的美容界所使用的奇特成分清单,与其营销“灵药”的方式一样多不胜数。高端化长期以来都是利润路径之一,越来越多昂贵品牌不断上架。
这一领域的下一步很可能由技术推动。采用LED灯、激光和电磁脉冲的家用美容设备——长期被皮肤科医生推崇用于淡化皱纹、紧致肌肤或解决特定问题——正与“美容科技集团”(The Beauty Tech Group)在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一道,争取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这可能是市场中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细分领域。根据咨询公司OC&C为美容科技集团撰写的报告,美容科技行业在全球的价值高达180亿美元。自2019年以来,该行业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销售额每年至少增长13%。据麦肯锡(McKinsey)估计,这一增速是更广泛的美容行业的三倍多。
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的美容科技集团旗下以CurrentBody、ZIIP和Tria Laser三个品牌生产设备,并通过直销或零售商渠道面向消费者销售。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长逾五分之一,经营利润则实现增长逾一倍。

相比反复预约的麻烦,在家戴上面罩或头盔(用于促进头发再生)静坐几分钟显然更具吸引力。尽管许多人会对价格在300英镑到800英镑之间的面罩望而却步,但已有不少健康科技小型设备取得成功的先例。
比如,一位只研究理论不实干的运动爱好者,如果小腿比较紧绷,然后从Therabody买了一把筋膜枪——旗舰型号只要399英镑——或许也更愿意接受其售价579英镑的LED TheraFace面罩。
同样值得记住的是,自从戴森(Dyson)以高价高质产品首次打入看似成熟的吹风机市场以来,已经过去九年了。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Shark也在试水美容科技领域,推出售价为300英镑的CryoGlow面罩。
当然,弊端在于:每当某个科技或健康潮流热销之时,总有其他潮流不复最初的荣光。
那些增长较慢但已成熟的公司,如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和欧莱雅,通常享有的15倍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估值,而“美容科技集团”的投资者在估值时,会要求以低于15的倍数来定价。
面罩在文化中总显得有些怪异:想想《V字仇杀队》《惊声尖叫》或《歌剧魅影》这些电影吧。尽管如此,美容行业的规模与成功足以证明,只要承诺青春与更美丽的容貌,消费者几乎什么都愿意尝试。好了,请把蜗牛黏液递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