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安乐死立法又进一步!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安乐死

英国安乐死立法又进一步!

青木:此次三读通过显示出英国社会在生死议题上的思维正发生深刻转变。
00:00

{"text":[[{"start":6.9,"text":"安乐死,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在英国国会再次就《协助死亡法案》展开辩论和投票之际,这一议题引发了无数经历过至亲病痛离世者的强烈共鸣。"}],[{"start":19.52,"text":"英国下议院通过《协助死亡法案》"}],[{"start":22.88,"text":"当地时间6月2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14票赞成、29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以23票的微弱优势正式通过《协助死亡法案》三读。该法案若最终成为法律,将允许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成人末期病患(预期寿命不足六个月)在满足多重条件的情况下申请协助死亡。申请者须经两名医生和一名高级法官确认具备自主决策能力,排除精神障碍和外部压力。"}],[{"start":53.14,"text":"提出法案的工党议员Kim Leadbeater在表决结果公布后,激动落泪。"}],[{"start":58.8,"text":"目前,英国尚未对安乐死及协助死亡行为提供法律豁免。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任何协助自杀行为仍属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14年监禁。此次通过的法案旨在建立\"双医生审核+司法复核\"的多重保障机制,防止程序滥用。"}],[{"start":79.25999999999999,"text":"根据英国立法程序,法案后续将提交上议院进行三读审议。此前,该法案在2024年11月30日的议会下院二读中以330票支持、275票反对获得通过。三读中,支持票流失了55张。"}],[{"start":97.28999999999999,"text":"在议会辩论中,有议员对立法可能带来的社会偏见提出警示。工党议员詹•克拉夫特(Jen Craft)分享了自己作为唐氏综合症孩子母亲的经历,反对法案。她在发言中表示,当年刚得知女儿诊断时,一名助产士便建议她“可以在48小时内安排堕胎”。克拉夫特指出,这种建议反映出社会对残障生命价值的普遍偏见。她强调,尽管自己支持协助死亡原则,但无法支持当前法案,因为“我们无法通过立法消除固有的偏见”。"}],[{"start":131.57,"text":"现任首相基尔•斯塔默也投下了赞成票。他在此次立法中支持“自由投票”,允许议员根据个人良知决定立场,不强加统一党纪。"}],[{"start":142.73,"text":"工党和保守党内部均有议员持不同意见,显示该议题超越党派分野。来自宗教界和传统保守派的议员普遍反对,而部分自由派及医学背景议员倾向支持。"}],[{"start":156.87,"text":"议会广场上的抗议与支持声音交织"}],[{"start":160.55,"text":"在议会辩论当天,议会广场聚集了大批抗议和支持者。反对者在人群中高喊“我们还没死”,表达对法案的抗议;而身着粉色服装的支持者则安静集会,呼吁议会通过该法案。一位支持者表示,该法案是“给予人们选择的自由”;一名反对的医生则称,他“并不希望被变成杀人者”。"}],[{"start":183.36,"text":"安乐死在英国社会长期存在激烈争议。支持者认为,协助死亡是尊重患者尊严与自主权的体现,能缓解极度痛苦下的无望生命。反对者则担忧法案一旦通过,可能引发道德滑坡,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脆弱群体构成隐性压力,甚至被滥用。"}],[{"start":204.14000000000001,"text":"医学界也存在明显分歧。英国医学协会(BMA)近年来从反对立场转为中立,但多数医生仍对执行细节持谨慎态度。部分临终关怀医生担心,这会削弱对临终护理(palliative care)的投入和信任。"}],[{"start":220,"text":"苏格兰立法情况"}],[{"start":222.24,"text":"苏格兰议会也在推进一项独立但相似的立法,支持由绿党议员利亚姆•麦克阿瑟(Liam McArthur)提出的《协助死亡(苏格兰)法案》。苏格兰因其司法独立性,可以就该类议题制定与英格兰不同的法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入议会辩论。"}],[{"start":239.76000000000002,"text":"各国案例"}],[{"start":241.24,"text":"2008年,23岁的丹尼尔•詹姆斯(Daniel James)在一场橄榄球事故中导致颈部严重受伤,身体大部分瘫痪。尽管并非处于生命终末期,他仍多次表达轻生意愿,并在自杀未遂后,于当年9月在父母陪同下前往瑞士Dignitas中心接受协助死亡。这一事件在英国社会引发巨大争议,支持者认为应尊重个人对痛苦生活的拒绝权,反对者则警告协助死亡或对非末期患者构成误导甚至制度性风险。"}],[{"start":272.55,"text":"戴比•珀迪是英国安乐死立法进程中的另一标志性人物。她患有渐冻症,为避免将来不得不孤独前往瑞士自杀,曾在2009年法院申请明确协助自杀的起诉标准。她担心丈夫若陪同她赴瑞士,会因“协助自杀”在英国被判刑。尽管她未能等到安乐死合法化,最终仍选择于2014年在布拉德福德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通过停止进食和饮水的方式结束生命,终年51岁。她的法律行动被视为推动英国生命终点权利讨论的重要转折点。"}],[{"start":308.84000000000003,"text":"在戴比•珀迪案中,现任首相斯塔默时任英格兰及威尔士首席检控官,他扮演了关键角色。珀迪的律师团队辩称,《欧洲人权公约》第八条保障个人生活和隐私权,而英国未明确检控标准将使她丈夫面临不确定法律风险,违反该公约。但两名高等法院法官认为,《1961年自杀法案》已明确规定协助自杀为非法,政府无需进一步澄清,珀迪的权利未受侵犯。"}],[{"start":338.52000000000004,"text":"尽管如此,斯塔默在舆论和法律压力下发布了《检察机关对协助自杀案件的起诉指南》,首次明确:若出于同情、无私动机帮助亲人结束生命,通常不宜起诉。这一司法指导被广泛视为英国安乐死立法进程的转折点,也反映了斯塔默在生死议题上的务实与人道立场。"}],[{"start":360.05000000000007,"text":"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及美国几个州(如俄勒冈州、加州)已实现某种形式的协助死亡合法化。多数国家在立法中设有严格的评估与监管机制,以防范滥用。"}],[{"start":377.7200000000001,"text":"在中文互联网上,近年也出现了引发强烈关注的“直播协助死亡”案例。2024年10月,来自中国上海、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长期接受透析的一位中年女性“沙白”,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记录自己前往瑞士Dignitas申请协助死亡的全过程。尽管她并非处于医学定义下的生命终末期,但因长期病痛与生活质量极低,她最终决定赴瑞士寻求尊严死亡,之后停止了更新社交账号。"}],[{"start":408.3800000000001,"text":"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引发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她是在做出有尊严的个人选择,体现了对生命权的自主性;反对者则担心这一行为可能误导公众,尤其对精神疾病患者或社会边缘人群造成模糊示范效应。"}],[{"start":425.0500000000001,"text":"瑞士协助自杀制度概况"}],[{"start":427.91000000000014,"text":"瑞士是全球极少数允许协助自杀的国家之一。根据瑞士刑法第115条规定,只要协助者无个人利益动机,协助他人自杀不构成犯罪。瑞士不要求申请者为该国公民,这也促使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外国患者前往该国寻求“尊严死亡”,引发“自杀旅游”现象。"}],[{"start":449.76000000000016,"text":"瑞士非营利机构如Dignitas和Exit长期提供协助死亡服务。申请人需具备明确的自主意愿,通常需通过至少两名医生独立评估,并签署法律文件。行为的执行必须由患者本人完成,例如服用药物或启动致命机制,确保非主动安乐死。"}],[{"start":470.5400000000002,"text":"这一制度虽然受到部分伦理批评,但也被广泛认为是尊重患者选择权和缓解痛苦的机制典范。瑞士近年来亦就新型“氮气胶囊”等协助死亡方式展开法律和社会讨论,体现出其立法体系的动态性与道德反思。"}],[{"start":488.2600000000002,"text":"同时,安乐死的成本,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从瑞士主要安乐死机构Dignitas网站上,可以看到,协助安乐死的成本在6500英镑到15000英镑之间,费用一般由申请者或其家属自行承担,以上费用不含交通、住宿、翻译、公证等其他国际旅行相关费用。"}],[{"start":508.5900000000002,"text":"展望未来"}],[{"start":510.2000000000002,"text":"尽管《协助死亡法案》在下议院已迈出实质一步,但立法前景仍存变数。上议院在历史上曾多次否决涉及协助死亡的法案,未来辩论可能更为激烈。"}],[{"start":523.0300000000002,"text":"无论结果如何,此次三读通过显示出英国社会在生死议题上的思维正发生深刻转变。如何在保障人权、尊严与生命伦理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立法与执行面临的重大挑战。"}],[{"start":538.0300000000002,"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ilin.yu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0638134_5512.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工党因福利改革失败内讧

斯塔默放弃了福利改革,这引发了议会内外对斯塔默及其盟友政治判断的怀疑。

美国调低期望寻求达成更有限的贸易协议

总统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90天将于7月9日到期。

美国能源集团斥巨资建造发电厂为数据中心供电

资本支出的增加引发了消费者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担忧。

特朗普的威胁促使加拿大加快破除国内贸易壁垒

特朗普关税威胁让加拿大政府有了动力去取消配额、税收以及相互矛盾的标准,削弱内部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

俄罗斯在一夜之间共发射537件空中武器,以及60枚各型导弹。泽连斯基呼吁西方在防御系统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脏话的力量与荣耀

特朗普喜欢说脏话,这种做法粗俗、不具总统风范,却非常有效。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