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评估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战争

中国-伊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评估

叶胜舟:回顾战前中伊关系,推进并非来自内生动力,而是美国外力;并非伊朗迫切需求,反而三心二意。一句话概括是政治温、经济凉、军事冷。
00:00

{"text":[[{"start":8.06,"text":"当地时间(下同)6月13日,以伊战争爆发,笔者一周之内写了三篇时评《美国允许和支持以色列袭击伊朗》、《伊朗的困境和出路》、《以色列战术完胜,战略难胜》,分别基于独立第三方、伊朗、以色列的视角分析。思维碰撞,受益的永远是双方。上周和一位熟悉军事的兄长切磋,他认为战争对中国在伊投资和“一带一路”战略有很大影响,这给笔者新灵感,有必要基于中国的视角写第四篇时评。近日梳理中伊公开的大量信息,果然有新收获,部分信息被研究者和媒体长期忽视。本文分战前、战时、战后三个维度分析,抛砖引玉。"}],[{"start":51.5,"text":"战前:政治温、经济凉、军事冷"}],[{"start":54.94,"text":"回顾战前的中伊关系,推进并非来自内生动力,而是美国外力;并非伊朗迫切需求,反而三心二意。一句话概括就是政治温、经济凉、军事冷。"}],[{"start":67.5,"text":"所谓政治温,两国元首和外长频繁交往,相互支持核心利益,经常就中东局势深入交换意见,仅限于此。"}],[{"start":76.39,"text":"2015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美、英、法、俄、中、德与伊朗达成《伊朗核问题协议》,伊朗与西方关系明显缓和,中伊关系也开始升温。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伊期间,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同意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必要沟通和磋商。”此后伊朗不急,合作协议磋商事实上停滞。"}],[{"start":106.22,"text":"2018年5月,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单方面撕毁《伊朗核问题协议》,同时全面制裁伊朗,伊朗对美关系再趋紧张,联动对华关系加速升温,25年全面合作协议磋商才转入快车道。2019年8月,伊朗时任外长扎里夫访华期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我在北京提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25年计划”;10月,时任总统鲁哈尼公开表示,希望尽快研究制订伊中两国25年全面合作协议。"}],[{"start":136.57999999999998,"text":"2021年3月27日,中伊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外长王毅与扎里夫终于在德黑兰签署《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中方刻意淡化该计划“重点是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和路径,不包括量化的具体合同或指标,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至今未公布全文;伊方刻意高调制造伊中关系明显升温的印象,主动公布18页计划的波斯语文件,以此刺激美国和西方的敏感神经,减轻伊朗承受的战略压力。据伊方披露,计划于2022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加大对伊朗的投资,包括交通、石油、矿业、工业、电信、农业、金融等数十个领域,总额达4000亿美元。"}],[{"start":182.95,"text":"2022年9月16日、2023年8月24日、2023年2月14日、2024年10月23日,习近平四次会见伊朗元首(时任总统莱希、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归纳相关新闻稿,中方的主要立场有:一、确认伊朗是中国的好朋友、好伙伴,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毫不动摇发展同伊朗友好合作;二、支持伊朗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抵御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暗指美国);三、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伊方的主要立场有:一、反对单边主义(暗指美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二、深化伊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三、明确支持中方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回避支持中方的全球文明倡议。"}],[{"start":239.1,"text":"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与沙特恢复断绝7年的外交关系并签署《北京协议》;7月,伊朗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2024年1月,伊朗正式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2025年1月4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访华时接受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表示,“我们信任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善意。中国同(中东)所有国家都保持着良好、建设性的关系”,“这样的信誉可以让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政治作用,帮助地区国家解决分歧,帮助他们找到和平的解决办法”,强调的还是政治作用而非经济合作。"}],[{"start":280.5,"text":"所谓经济凉,说好听些是不冷不热,说直白些是虎头蛇尾。关键因素是伊朗对美国始终寄予幻想,中国在沙特、伊朗之间搞平衡外交,谈着“三角恋爱”;伊朗也在美、俄、中、印之间搞平衡外交,谈着更为复杂的“五角恋爱”。当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外交独立自主,都无可厚非。"}],[{"start":303.98,"text":"以双方贸易额为例,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储备国,且出口石油约90%供给中国。2007年,中国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对伊出口89.2亿美元、进口44.4亿美元,分别同比2023年下降逾10%、逾3%,顺差44.8亿美元。"}],[{"start":328.42,"text":"以《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为例,伊朗视为西方疏远后的“外交备胎”,主要精力耕耘对美关系,尽管一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仍然痴心不改。该计划的谈判从2016年到2021年拖延了六年,执行从2021年到2025年又拖延了四年。德黑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哈桑摇头吐槽,计划“签得轰轰烈烈,干得拖拖拉拉!”"}],[{"start":354.37,"text":"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中国的战略方向主要朝西,而伊朗的战略方向未必真心向东,而是被迫向东、暂时向东,一旦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系缓和就会动摇。2016年1月,中伊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历经十年,乏善可陈。"}],[{"start":375.11,"text":"从伊方的立场观察,本国“20年发展愿景规划”与“一带一路”对接多为口头表态,缺乏有力行动。2023年2月14日,时任总统莱希访华,新华社次日发表通稿《元首外交|心心相通 中国伊朗共绘友好新图卷》,侧重两国政治互信、人文交流,无经贸合作数据;2024年12月27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伊中携手深化务实合作》,也是侧重政治互信、外交支持、人文交流,通篇没有一个经济合作数据、没有一个“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等干货。"}],[{"start":411.12,"text":"从中方的立场观察,在伊朗拿得出手的大型基建项目主要有两个:中伊汽车产业园、恰巴哈尔港。2023年10月18日,中国外交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公布的《务实合作项目清单》共369项,其中第一部分“双边合作文件类”,涉及伊朗的只有4个(与其他国家也签署类似协议):加强中欧班列过境伊朗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数字和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文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文件;加强贸易促进合作的备忘录。第三部分“双边合作平台、中方发起合作项目及机制类”,17条无一定向伊朗;第五部分“合作项目类”,24个项目无一涉及伊朗。"}],[{"start":457.41,"text":"从两国大使的言论观察,均回避双方经贸成果,显然都拿不出手,否则早就作为本人政绩宣扬。2023年10月12日,中国海外网发表伊朗驻华大使巴赫蒂亚尔的专访《“一带一路”合作促进经济增长》,他没有列举一个中伊合作的经济数据,干货只有两个:中国企业承建德黑兰地铁;中国2023年3月将伊朗列入第二批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2024年11月30日,中国驻伊朗大使丛培武在《德黑兰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共建“一带一路”,中伊携手前行》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推介“一带一路”是什么,第二部分推介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好处,第三部分涉及伊朗也是没有经贸数据和合作项目,唯一干货就是列举2024年7月首列“库姆(伊朗)-义乌西”全铁班列发运。"}],[{"start":508.70000000000005,"text":"可见,中伊“一带一路”项目的最大亮点,或为铁路的互联互通。2024年4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四国铁路部门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恢复开行中国-伊朗集装箱全铁班列达成共识;7月21日,伊朗首发前往中国的货运列车,由霍尔果斯口岸入境,最终到达义乌西站;12月,四国又在北京协商未来发展规划。2024年6月,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关于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12月,拖延27年的中吉乌铁路项目终于在吉启动;2025年4月施工,未来将延伸至土库曼斯坦并接入伊朗。"}],[{"start":551.35,"text":"2025年5月,中、哈、土、伊“四国机制”升级为“六国机制”,新加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并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就共建高效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铁路运输走廊展开多边合作磋商,达成运价、流程、手续、时效等共识。5月28日,首班中国货运列车从西安出发,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抵达伊朗阿普林陆港,数天后满载伊朗石油返回中国。全程陆运仅需15天,相比海运30-40天大幅缩短;更重要的是避开海路的安全隐患,形成一条美军无法直接干预的“陆地安全走廊”,从而稳定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沿线国家的经济收益。"}],[{"start":597.8100000000001,"text":"所谓军事冷,中伊在安全和防务领域的合作很冷清,主要是中、俄、伊“安全纽带”三国联合演习装点门面,2019、2022-2025年举行了五次。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在经济上押注中国的国家都赚翻了,在政治和军事上押注中国的国家罕见,其中之一是巴基斯坦,5月7日与印度空战占据绝对优势,有力证明也是赚翻了。"}],[{"start":623.9100000000001,"text":"比较而言,俄伊军事合作的长度、深度、幅度明显高于中伊。伊朗武器系统长期依赖苏联、俄罗斯,也获得俄允许,在本国生产“苏-30”、“苏-35”战机。伊朗的无人机战术和设备优于俄,弹道导弹库存充足,在俄乌战争期间,曾向俄出口无人机、弹道导弹等武器。"}],[{"start":646.9200000000001,"text":"问题是俄罗斯并不靠谱。俄军对乌战争打得很拉胯,战术、武器、通信、情报、军人素质与西方差距明显;武器自供不足,远水解不了近渴,未及时在伊朗形成战力;难以抵抗美国F-35五代机武装起来的以色列空军,以伊冲突当天,伊朗就失去全国制空权,被动挨打。"}],[{"start":668.6500000000001,"text":"战时:中方坚守公正、伊方能屈能伸"}],[{"start":672.5600000000001,"text":"以色列、美国分别袭击伊朗,全球持异议的国家很多,但迅速公开谴责以、美的国家不多,中国是其中之一。"}],[{"start":681.58,"text":"6月14日、18日、24日,王毅分别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以色列外长萨尔,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提,土耳其外长费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通电话。要点有五:一、谴责以色列和美国以“未来可能的威胁”为由对伊朗动武,严重违反国际法,侵犯伊朗主权,反对攻击伊朗核设施;二、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和人民生命安全,暗示支持伊朗动用武力自卫;三、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为重回对话谈判创造条件;四、希望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团结一致,继续为劝和促谈作出努力;五、希望伊方、以方维护好中国机构和人员安全。"}],[{"start":724.86,"text":"6月16日、18日、19日,中国外交部连续不点名批评美国,“拱火浇油、威胁施压无助于推动局势缓和”,“尤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负起应有责任”,“应秉持公正立场和负责任态度”。6月19日下午,习近平同俄总统普京通电话,就中东局势提出四点主张:推动停火止战、保障平民安全、开启对话谈判、国际社会促和;坚持通过对话谈判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轨道;批评“对冲突当事方有特殊影响的大国(按:指美国)要为推动局势降温作出努力,而不是相反”。"}],[{"start":761.49,"text":"6月21日晚,特朗普下令美军袭击伊朗3个关键核设施。22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强烈谴责美方“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22日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伊朗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强烈谴责美方袭击伊朗,攻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核设施;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侵犯伊朗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加剧中东紧张局势,严重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start":795.7,"text":"以伊战争爆发后,中国外交部还立即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截至6月23日,3125名中国公民已从伊朗安全撤离,500余名中国公民已从以色列安全撤离。"}],[{"start":810.76,"text":"6月23日,伊朗向卡塔尔境内的美军乌代德基地发射14枚导弹,报复美国21日袭击。袭击前向美、卡主动通报军事行动,袭击后又通过卡向美传递信息,不再对美发起进一步攻击。特朗普心领神会,23日下午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伊朗的报复是“非常软弱的回应”,并对伊朗“提前通知了我们\"表达谢意。在特朗普的主持和斡旋下,伊朗迅速接受他提出的停火方案,与以达成24日凌晨口头停火协议,确保美国不会循环报复;在停火前最后一刻,迅速向以色列密集袭击六波导弹;再迅速公开声明,24日凌晨4时后以色列如不再袭击伊朗,伊朗也将不再袭击以色列。"}],[{"start":857.37,"text":"伊朗这波“骚操作”不好看却很高明,失面子却得里子。再次实证,玩政治就是不能要脸,越不要脸,爬得越高,活得越久。伊朗必须要对美国21日袭击报复,否则不能平息国内民众的反美怒火,也损害国家尊严和政权合法性;又不能真打、不能对等报复,否则特朗普骑虎难下,大概率循环报复,伊朗毫无招架之力,什叶派政权垮台大概率成为现实。"}],[{"start":885.01,"text":"2020年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特朗普下令在巴格达定点清除。8日伊朗袭击伊拉克美军阿萨德空军基地,事先通知美方,所以美军仅有11人受伤、无人死亡。笔者当时从伊朗弹道导弹落地的弹坑判断,伊朗还故意减轻了战斗部的高能炸药。此次伊朗报复方式、程度和2020年一样,所以乌代德空军基地早就疏散完毕,美军人员无一伤亡;伊朗14枚导弹有13枚被美军拦截;伊朗大概率又会减少导弹战斗部的高能炸药。"}],[{"start":921.9,"text":"以伊暂时停火,直接导致中、俄、巴的安理会决议草案搁置,没必要表决,因为最关键的立即停火诉求已在美国协调下实现。即使中俄之间,伊朗也明显更亲俄,证据之一是阿拉格齐6月22日访俄,23日会见普京,并未接着访华,过中国家门而不入。他回德黑兰后还端架子,24日与王毅通电话,中国外交部网站当天新闻稿首句未用“应约”措辞,暗示是王毅主动去电。"}],[{"start":952.35,"text":"战后:伊方必然衰落、中方仁者多友"}],[{"start":956.34,"text":"以、美合伙爆打伊朗,伊朗的报复相当克制,战后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不可避免衰落。沙特、土耳其的优势凸显,借机坐大,中东地缘政治和权力结构面临再定位和再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实力仍然一骑绝尘,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start":977.9300000000001,"text":"拜登政府的战略清晰且稳定,明确约束以色列不得袭击伊朗,通过美军在加沙的人道援助与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间接切割,转移精力和资源集中于亚太,与中国全面竞争,这才是维护美国持久霸权的“棋筋”。对比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既不清晰也不稳定,主因是他对国际关系缺乏常识,对中东问题的复杂性缺乏了解,过于迷恋“交易外交”,滥用硬实力、轻视软实力,内阁成员都是忠诚的“马屁精”,导致中东局势失控,美国总统被以色列总理顺利“绑架”,服从和服务于以色列利益而非美国利益。"}],[{"start":1014.8000000000001,"text":"毋庸讳言,中国在中东有自己的利益。例如,确保持续获取优惠的石油;保持霍尔木兹海峡通畅;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扩大与中东国家的投资、贸易。中国外交坚持“结伴不结盟”,和平交往、和气生财,中东国家相互之间常有戒心,但对中国少有戒心。中国政治上向来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经济上推进日益密切的双赢合作,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东朋友越来越多,话语权也缓慢提升。"}],[{"start":1047.96,"text":"中国外交一直劝和,如美国非要沉迷于战争而自残,中国也乐见。与俄乌战争持续一样,以巴战争、以伊战争持续削弱美国综合国力尤其是软实力,符合中国利益。中美如要摊牌,时间拖得越久,越对中国有利;一旦中国羽翼已丰,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为支撑,有撕破脸后巨大代价为后劲,美国也会明智地选择不摊牌,此时中美关系才会定型。"}],[{"start":1075.6100000000001,"text":"战后伊朗痛定失痛,核计划能否、如何保留,有待与美、以谈判,但20年军事现代化势在必行,前十年尽快对以形成“非对称”优势,后十年最好对以形成强大威慑。从本月12天实战的教训看,伊朗砸重金大规模生产和储备高超音速弹是首选项,借此突破美、以防空导弹系统;其次是重点武装空军,借鉴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四代机通过体系作战,碾压法国“阵风”四代半机的成功经验,如歼-10CE战机、霹雳-15空空导弹、红旗-9BE防空导弹系统、ZDK-06预警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步落地,基本满足今后十年伊朗空军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预计这个方向是中伊防务合作的大热点。"}],[{"start":1121.7900000000002,"text":"(注:作者为独立评论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1008054_2748.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美国调低期望寻求达成更有限的贸易协议

总统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90天将于7月9日到期。

美国能源集团斥巨资建造发电厂为数据中心供电

资本支出的增加引发了消费者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担忧。

特朗普的威胁促使加拿大加快破除国内贸易壁垒

特朗普关税威胁让加拿大政府有了动力去取消配额、税收以及相互矛盾的标准,削弱内部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

俄罗斯在一夜之间共发射537件空中武器,以及60枚各型导弹。泽连斯基呼吁西方在防御系统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脏话的力量与荣耀

特朗普喜欢说脏话,这种做法粗俗、不具总统风范,却非常有效。

以色列1967和伊朗2025:站在核武器门槛上的国家

20世纪60年代,面对生存威胁,以色列曾紧急组装了一枚原子装置。如今,伊朗会如何选择?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