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超额特权”还能维持多久?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美元

美元的“超额特权”还能维持多久?

伍治坚: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正在逼近。
00:00

{"text":[[{"start":7.14,"text":"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元一直稳坐世界货币霸主的宝座。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任何霸权地位是永恒的。从1971年“尼克松冲击”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体系经历了两次剧烈震荡,深刻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如今,特朗普时代政策波动加剧,新的“美元冲击”似乎正在逼近。"}],[{"start":31.68,"text":"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这一“尼克松冲击”直接推动全球货币走向自由浮动,同时也为随后十年的滞胀和金融动荡埋下伏笔。"}],[{"start":49.120000000000005,"text":"1985年,为应对过度强势的美元带来的贸易赤字和出口困境,美国联合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签署“广场协议”,集体干预汇市,推动美元贬值。结果日元快速升值,日本被迫金融自由化,最终导致资产泡沫破裂,陷入“失落的三十年”。"}],[{"start":69.26,"text":"这两次冲击的共同点在于:美国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采取了对外输出成本的方式,迫使他国承担美元体系调整的代价。而后果则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信任度下降,以及美国主导权的阶段性削弱。"}],[{"start":85.96000000000001,"text":"当前,美国面临的经济压力与上世纪70、80年代如出一辙。庞大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张的债务、对外贸易赤字的加剧,加上越来越频繁的制裁手段,使得美国对美元的“滥用”达到了新高度。"}],[{"start":101.51,"text":"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首先,特朗普对中国、欧盟等国家频繁加征关税,意在减少贸易赤字。但这种关税逻辑削弱了其他国家以美元稳定汇率的动机,因为对美出口不再那么重要,因此其实际效果是重创全球贸易流动性,削弱美元需求基础。"}],[{"start":122.55000000000001,"text":"其次,美国对俄罗斯、伊朗等国实施资产冻结、SWIFT限制等措施,直接侵蚀他国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任,引发很多国家对自己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担心。比如目前中国持有价值约2万亿美元美元储备。一旦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升级,美国政府会不会像对俄罗斯和伊朗那样冻结这些美元资产?像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担忧。"}],[{"start":149.05,"text":"再次,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甚至提出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建议将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强制转换为不可交易的百年期债券。这种举措若实施,无异于变相违约,将彻底摧毁外国对美元资产的信任。这种政策思路忽视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所依赖的核心基础:信任与开放。一旦他国普遍担忧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不再愿意将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全球资金配置将出现剧烈重构。"}],[{"start":180.93,"text":"最后,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批准大规模减税法案,其赤字刺激政策引发通胀压力,逼迫美联储政策维持利率高位。但同时总统频繁干涉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导致市场对美国通货膨胀与债务信心崩塌,使美元吸引力下降。"}],[{"start":200.12,"text":"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罗格夫在近期接受《金融时报》采访中指出,特朗普主动阻断全球金融一体化渠道,拒绝承认美元信任与开放性基础,其力主的高关税政策削弱国际贸易、金融制裁破坏信任,使外资减少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同时,总统干预美联储的决策独立性,导致外界对美元的信心降低。因此罗格夫认为特朗普在全球体系中所做的策略,正在削弱美国从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超额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并形象地称其为“出卖美国”(Sell America Out)。"}],[{"start":235,"text":"国际货币市场似乎认同罗格夫的判断,从2025年1月初算起到7月底,美元指数(DXY)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下跌了9%左右。这说明货币市场对美元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对美联储利率政策能否保持独立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也是对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产生担忧。"}],[{"start":null,"text":"

"}],[{"start":257.14,"text":"数据来源:彭博社"}],[{"start":259.37,"text":"罗格夫教授同时指出,事实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在2015年就达到了顶峰,并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举例来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约66%左右,欧元约占20%,人民币微乎其微。而到了2025年,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重下跌到57%左右,其他主要货币在储备中的比重基本都有所上升,或者保持不变。"}],[{"start":null,"text":"
"}],[{"start":291.52,"text":"数据来源:IMF"}],[{"start":293.81,"text":"罗格夫想要强调的核心是:2015年美元霸权最为耀眼,而此后开始发生结构性削弱。这个过程虽然比较缓慢,但正逐步积累成冲击今天格局的基础力量。"}],[{"start":307.13,"text":"那么站在今天展望未来,美元将何去何从?首先,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中,美元仍占主导,但正在减弱。其次,美元指数的跌势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变弱。最后,多极货币体系趋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欧盟金融自主创新、加密货币地下市场扩张,正在蚕食美元地位。"}],[{"start":331.53,"text":"若美国政府继续政策失误、财政恶化,美元可能步70年代后期滞涨路径或80年代泡沫破裂的后尘。市场将面临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更碎片化的金融体系、以及更剧烈的汇率波动。简而言之,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将显著提升。"}],[{"start":350.72999999999996,"text":"英语里有句老话,历史不会简单复制,但总会押韵。“尼克松冲击”与“广场协议”曾是美元霸权结构的震荡前奏。2025年的美元地位,也正处在可能重构的边缘。尤其在特朗普政府主导的“美国优先”的政策指导下,美元体系已然出现裂缝。当然,辩证的来看,裂缝扩大之日,也可能是全球金融新时代开启之时。"}],[{"start":377.4,"text":"对世界其他各国而言,这是重新评估外储结构、推动本币国际化的时机。对美国而言,则是一次必须警醒的自我检讨:继续滥用霸权,可能最终失去全球信任的基石。未来世界的货币格局,将在震荡与博弈中缓缓成型,而这一切正由我们这一代人决定。"}],[{"start":398.71999999999997,"text":"(作者是新加坡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 Pte Ltd的CEO。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4831071_6881.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全球各地的海滩能在沙源短缺中幸存吗?

从迈阿密到巴塞罗那,再到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各国政府正努力拯救在气候变化加速侵蚀下的海岸线。

西班牙太阳能崩盘背后的故事

佩德罗•桑切斯称他的国家是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全球典范”,但价格和利润却大幅下滑。

债市僵局

再谈调查回应率与劳工统计局。

谁该从肯尼亚的大象受益?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回归地方管理,引发了人们对该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倒退的担忧。

AI的“人际关系”困境

像 OpenAI 这样的公司正在进行一场相当于大型社会实验的行动。

科技高管在个人安保上的投入再增数百万美元

包括Meta和英伟达在内的公司在遭遇死亡威胁和网络攻击后已提高其安保预算。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