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9.4,"text":"近日,“社保新规”引发了广泛关注。202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一纸《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二)》规定,自9月1日起,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都将被认定为无效。"}],[{"start":26.36,"text":"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用人单位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补缴后,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把社会保险费以补助的方式,支付给了劳动者,可以要求返还。"}],[{"start":45.47,"text":"说是新规,其实严格地来说并不是。人社部的官方微信曾回答过这个问题。根据相关的法律,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不缴社会保险,是无效的。之前也曾有多起,约定不交社保,最终用人单位败诉的案例。不过与此同时,也实际存在的是,很多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是承认这种约定的。"}],[{"start":69.78,"text":"总体来说,社保部门的动作较为克制。前段时间,骑手、快递员的社保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其实社保部门一直在探索新办法,灵活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强制性的一律按城镇职工全额社保。"}],[{"start":87.55,"text":"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新规并不新,而是高法从自身工作需要,对法院工作面临的争议,从法律的技术层面,给出的回应。毕竟,相关法条是非常清晰的。"}],[{"start":100.58,"text":"约定不交社保,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根本没有出这一部分钱;另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给了一部分给劳动者,但显然,金额没有交社保那么多。否则用人单位不会愿意承担风险。这就意味着,此次司法解释,会形成一种道德风险,员工最初和老板签订不交社保的协议,然后离职后要求用人单位补上,用人单位一开始就不得不交全额社保。这会导致用人单位的成本上升。考虑到社保占工资总额比例大,这就形成一种实质性的高额加税。"}],[{"start":135.82999999999998,"text":"对于这个情况,相关的技术分析很多了。这里我想说说背后的局部和整体,长期和短期理性之间的博弈问题。"}],[{"start":145.52999999999997,"text":"中国社会没有小政府的经验和常识,社会观念对政府的要求很多,对“政府来养老”是有高度社会期待的。但很多人收入不高,再加上人总是注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长期理性的,所以,无法做到计划性的长期养老储蓄。一边是无法自行储蓄养老,一边是对政府的期待,"}],[{"start":167.64,"text":"很多人忽略了的是政府并不创造财富,“政府来养老”和“强制储蓄”,几乎是一个同义词。那么,一个几乎必然的结果就是,政府来强制储蓄。"}],[{"start":180.26999999999998,"text":"这种强制储蓄,长远来看,劳动者未来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与之相伴的医疗保险,也能为日常就医和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报销保障,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这就是社保政策的长期理性,这也是大家认同的选择。"}],[{"start":199.04999999999998,"text":"不过,初心总是好的,但从顶层设计的初心,到具体执行,总是会在时间长河中因为各层级的各种短期目标而变形。更何况,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一个极度的短期目标,那就是现收现付制度。"}],[{"start":215.30999999999997,"text":"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start":232.45,"text":"精算报告还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职参保职工与退休人口的比值一直在下降。在2025年是2.7,就是2.7个在职职工对应1个退休人口,但到2060年,潜在支持率就降到1。如果考虑到实际缴费人数少于登记参保人数,一部分灵活缴费人员到了最低缴费年限就不缴费了,那么,潜在支持率就会进一步降低到0.89。"}],[{"start":260.08,"text":"那么一个社保本身部门,就会想办法在自身范畴内解决问题,提升缴费人数。这是社保这种长期理性政策的短期理性。相对而言,正如前面所说,从实际执行看,社保部门相对比较克制。但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回应各层级法院面临的争议,这是一种短期的、局部的目标。"}],[{"start":284.01,"text":"于是,这种局部的、短期的理性,很多时候,会同时损害政策的长期理性与短期目标。"}],[{"start":291.93,"text":"1974年,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里,和后来成为副总统的切尼谈起了“较高的税率是如何导致较少的政府收入”这个话题。拉弗顺手在餐巾纸上画出了一条倒U形曲线。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start":310.89,"text":"按照拉弗曲线,过高的税率会抑制税基扩展,进而损害税收总额。"}],[{"start":317.05,"text":"一开始,税率增加,政府税收会增加,但随着税率上升,超过一定限度后,税收收入会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减少。这是因为高税率降低了税后工资,会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高税率会降低投资收益,企业会减少投资,个人会减少培训投资,进而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高的税率,还会中止一些本来可以继续进行的交易,很多企业会经营不下去。于是,总税额开始减少,政府自身也会成为利益受损者。"}],[{"start":349.2,"text":"这条倒U型的曲线最极端的两头,说明了一个最简单明了的道理,“当税率为零时,税收为零;但当税率为100%的时候,税收同样为零”。所以适度减税能激发经济活力。该理论构成里根经济学政策基石,里根经济学又为克林顿时代美国IT产业的爆发,打下了经济基础。"}],[{"start":372.46,"text":"毋庸讳言,因为国内外的各种因素,中国经济现在仍处于承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都应降税以刺激投资、刺激经济、增加就业。这是短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start":386.84,"text":"那么,面对司法解释引发的实际问题,当局部的、短期的目标伤害到全局性的短期目标,并最终损害长期目标时,就需要增强各部门政策的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的协调性。这或许是此次司法解释背后的更深层次问题。"}],[{"start":404.95,"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5043797_5382.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