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看好“混血”文化企业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各方看好“混血”文化企业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与此同时,海外的文化公司也在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与海外的文创合作蔚然成风,“混血文化”逐步成为潮流。

3月份,华谊兄弟宣布成为美国Studio8公司股东,展开合作事宜;迪斯尼影业和SMG尚世影业签署合作协议,联手开发全球大片;包括博纳在内的多家全球文化产业巨头也均有意在未来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与中国公司合作。

  2013年以来,文化传媒和TMT板上市公司的良好表现,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良好增长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让众多企业“雄心勃勃”地涉足于此。北大发布的《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文化企业的并购、整合是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之一,目前各路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热情依然高涨。

  例如,央企中国铝业在去年通过其旗下的在港上市公司——中铝国际,通过并购的方式吸收了专业从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澧得集团加盟,成立了中铝澧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迈出了向旅游文化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但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缺乏能和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国际知名品牌相媲美的本土文化游乐产品。专家认为,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亟须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尚世影业总经理苏晓说,目前国内文化产品的制作与全球顶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不仅仅是讲故事的能力,在技术、投资额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只有介入到内容制作环节,才能真正提升国内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近日,文化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此次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是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生物计算机是如何“培育”的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与英国的bit.bio共同打造了CL1,旨在创造“合成生物智能”。

工作中遇到问题?我的聊天机器人会给你发消息

大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投诉,意味着人力资源和客户服务部门将面临一种新的无端麻烦。

如何让孩子们重新开始阅读

如今,出于兴趣而阅读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这一趋势带来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我们能否扭转这一局面?

市值100亿美元的英国能源挑战者普拉克斯集团如何走向瓦解

林赛炼油厂所有者的倒闭是一个警示故事,说明一家缺乏足够财力来管理其庞大业务的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与特朗普通话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创纪录空袭

美国停止交付关键拦截器后,克里姆林宫派出500多架伊朗设计的无人机。

印度证监会暂时禁止Jane Street交易证券

该监管机构指责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交易公司实施了操纵衍生品市场的“险恶计划”。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