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资企业在华商业信心指数公布,前景艰难却无撤资计划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德资企业在华商业信心指数公布,前景艰难却无撤资计划

日前,中国德国商会在德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媒体公布了《2016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对德国在华企业来说是“更为艰难”的一年,尽管如此,在华德企仍然对明年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董事会主席、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Lothar Hermann)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发布报告。赫尔曼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熟练技工的缺乏,仍然是在华德企面临的两项最主要的挑战。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挑战则依次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困扰以及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这两项首次被列入今年的调查中。调查数据显示,95%的受访企业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

此外,持续增长的用工成本和寻找合格员工的问题依旧是大多数在华德企面临的最大挑战。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困扰以及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也日趋显现。法律保障的不足以及模糊的法律条文成为了德企在华经营中的重要问题。网络的监管、访问境外网站是过慢的网速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也是制约德国企业在华经营的不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企业的投资意愿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有意在华投资新增的企业占比降至近三年来最低。德国在华企业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但对此的期许却低于往年。认为中国经济改革能给投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的企业数量不到一半。

虽然大多数企业表示2017财年将会是更加艰难的一年,但此次问卷关于“工业4.0”所带来潜在机遇有可能成为德资企业在华新的业务增长点。绝大多数(83%)的受访企业表示自身所在的工厂已经基本具备了使用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前提。14%的企业表示已经积极或部分使用“工业4.0”的技术,还有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或计划引入“工业4.0”。汽车制造行业成为了这一趋势的引领者。此外还有过半的受访企业表示期待能从“中国制造2025”规划所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中获得更多的良机。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先生(Michael Clauss)在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1630亿欧元,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中国依旧是德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他相信,中德经贸合作还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OpenAI制定五年商业计划以兑现万亿美元支出承诺

OpenAI正在拓展新的营收渠道、建立债务合作关系并进一步融资,以覆盖巨额支出。

FT社评:欧洲需要更完善的芯片战略

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一事,暴露出欧盟如何深深陷入了美中芯片大战。

英国《金融时报》2025年EMBA排名显示毕业生收入上升

华盛顿大学-复旦项目位居榜首,而其他商科学位校友薪资下滑或持平。

你非得嚼那么响吗?饱受厌声症折磨的种种困境

鲜为人知的医疗疾病背后,正在浮现的奇异科学。

乌克兰在美国协助下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

自今夏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支持基辅的行动,并协调推进削弱莫斯科的努力。

年轻人的时尚:转向激进右翼

新兴右翼运动的思想活力正在吸引年轻人。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