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社评:德国的“债务刹车”过紧

将保持预算接近平衡的法律承诺写入宪法看来不是好主意,德国宪法法院最近的一项相关裁决将危及该国在绿色转型上的投资。
2023年12月1日

财政危机的威胁迫在眉睫

沃尔夫:在利率大幅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各国政府要想避免债务爆炸的风险,就必须收紧基本上仍处于超宽松状态的财政政策。
2023年11月22日

德国最高法院为朔尔茨的执政联盟踩下“债务刹车”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下令取消为清洁能源和工业项目提供的600亿欧元资金,此举将给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带来巨大压力。
2023年11月16日

岸田文雄押注17万亿日元刺激计划

岸田将其首相任期的未来押在这项以减税和现金发放为核心的刺激计划上,试图解决高通胀和民调创新低问题。
2023年11月2日

IMF敦促各国政府削减赤字以抑制通胀

IMF高级官员表示,各国政府须采取更有意义的措施来控制公共支出并增加收入,否则可能阻碍各国央行遏制通胀的努力。
2023年10月11日

大选前的撒钱将让阿根廷面临恶性通胀风险

经济学家表示,阿根廷飙升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在10月份选举后加剧。
2023年9月28日

中国寻求以刺激措施为房地产市场重燃希望

中国政府上周采取了多年来最全面的措施,以重振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但投资者仍在谨慎观望。
2023年9月7日

如何为卷土重来的大政府买单?

各国在国防、福利和绿色转型方面支出巨大。由于债务水平已经很高,税收看来肯定会增加。
2023年9月5日

刺激政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政策执行效率会显著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财政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可能与货币政策产生交互影响。2008年刺激计划有什么启发?
2023年8月15日

欧洲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暴利税冲击

最初集中在银行和能源领域的征税,现在正扩展到其他领域。
2023年8月14日

中国经济的未来掌握在政府手中

中国政府是世界上负债最轻的政府之一。它有足够的空间将现金转移给家庭,刺激消费并推动经济发展。
2023年8月4日

FT社评:日本央行的及时调整

日本未来要持续实现2%的通胀目标,不能单靠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而需要政府认真考虑财政政策。
2023年8月1日

全球为通胀发愁,中国为什么面对通缩风险?

中国为何逆全球通胀趋势而行?通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政府将会拿出哪些经济支持措施?
2023年8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建议各国政府收紧财政政策

这家“央行的央行”称,在通胀高企而利率上升之际,各地政府应提高税收或削减公共支出,以帮助央行抑制通胀并减轻金融危机的风险。
2023年6月26日

积极财政是否真积极?

贾铭: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以及传统的经济拉动手段逐渐低效,与其继续提高赤字走老路,更为关键的是加快制度改革,提高政策效率。
2023年6月21日

提振中国经济不能靠大规模刺激

汪涛: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不只是周期性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无法解决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
2023年6月21日

法国财长承诺削减开支以使法国财政重回正轨

本月早些时候,法国勉强躲过了标普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
2023年6月14日

一个古老的问题:政府如何为战争买单?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各国国防开支急剧上升,这笔钱从哪里来?
2023年6月13日

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呼吁各国政府削减财政支持

经合组织新任首席经济学家伦巴德利表示,现在的支持措施必须针对“真正需要的人”。
2023年6月7日

日本、德国与过度储蓄带来的挑战

沃尔夫:日本难以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症结在于长期的结构性过度储蓄。解决它有三种选择,但并没有容易的出路。
2023年4月13日

IMF:高通胀提振公共财政

尽管在疫情时期出现赤字,但美国和意大利的债务与GDP之比却都有所下降。
2023年4月4日

欧盟认为亟需就改革预算规则达成协议

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寻求在绿色转型等优先事项上促进公共投资,以应对美国出台《降低通胀法》后的局面。
2023年2月14日

谁来为英国即将释放的国债浪潮买单?

未来五年,英国政府需要每年发行约2400亿英镑的金边债券,远远超出以往的纪录。
2022年12月6日

作为经济“优等生”,福建财政面临什么挑战?

罗志恒:作为经济“优等生”,福建财政特点是对中央财政有净贡献、省级财政相对分权、民营外商贡献占比高。当前福建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2年11月27日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