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财政政策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财政政策
关注
财政赤字货币化实属无奈之举
蔡浩:在全球主要央行开启QE应对危机的背景下,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无奈之举,不应被当成常态化政策而反对,更不应被妖魔化。
2020年5月15日
Lex专栏:钢铁复苏关键在于中国刺激加不加码
中国及亚太其他地区的主要钢铁股在低位徘徊,如果作为地区经济引擎的中国真正换档加速了,那么周期性股票就会有更大的变动。
2020年4月23日
欧美大国为缓解疫情冲击出台了哪些财政措施?
当前这场经济风暴可能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害更大,美英德法等主要经济体都宣布了支持企业和家庭的大规模财政措施。
2020年3月31日
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危机需要什么样的财政举措?
桑德布:针对疫情的合适财政回应,除了要满足医疗体系需要外,还要维持人们的收入,至少让他们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未来而减少支出。
2020年3月23日
英国政府开启支出狂潮
英国新财政大臣兑现了增加政府开支(特别是投资)以及提振该国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承诺。他还为新冠疫情准备了预算。
2020年3月13日
2020:“曙光”还是“夕阳”?
章俊:中国政府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2020年政策组合仍是“宽货币、紧信用、松财政”。
2020年1月15日
赞颂“特朗普经济学”为时尚早
沃尔夫:美国总统的财政刺激政策表明共和党人放弃了财政责任。这种政策对增长的长期提振作用很小,却使长期财政状况变得脆弱。
2019年7月11日
中国经济正在走出低迷
戴维斯:中国政府正在出台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假设贸易战不再升级,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
2019年3月12日
宏观政策如何破局?
沈建光: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财政政策是发力方向。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于海外仍有吸引力,中国仍有成本低廉、完整的产业链、消费潜力等比较优势。
2018年10月17日
减税还是增加基建投资?
未来政策走向关键不在货币政策,而在于财政政策的积极模式。扩大基建投资若无信贷支持则效果有限,若同时放宽信贷支持,或引发资产价格上涨。
2018年8月14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看点
沈建光: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再现?财政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明年增长目标或下调,货币政策也将继续收紧,让位一定增长为扶贫和环保腾挪空间。
2017年12月15日
逆周期调节致6月经济数据超预期
蔡浩:6月经济数据普遍超预期,固然有欧美经济强劲支撑外需因素,但更多是依靠财政政策发力和边际转好的楼市政策。
2017年7月19日
全球转向积极财政政策
戴维斯:鉴于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已达到极限,具有供给侧特点的财政刺激方案开始出现,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国。
2016年10月9日
Lex专栏:投资者应为财政刺激做好准备
越来越多的国家打算走财政刺激道路,耶伦也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呼吁推出提高生产率的政策和建立应对衰退的稳定器。
2016年8月30日
FT社评:中国重建信心的机会
投资者担心中国能否平衡短期刺激、长期改革和金融稳定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上阐述清晰的经济政策,是中国重建外界信心的一个机会。
2016年3月4日
中国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现在真正需要的是需求。考虑到很多企业的悲观情绪,政府的当务之急是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6年1月14日
中俄放宽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最大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认为,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俄有最大的空间来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原因是它们的财政赤字适度、政府民意支持率高,并且正处在货币宽松周期中的较早期阶段。
2015年7月17日
无需高估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利刚:中国在“两会”前降息,加剧了人们对经济下滑程度的担忧,但我认为担心有些过度。在外部环境出现的改善状况下,中国政策应保持定力。
2015年3月2日
什么是提高利率的捷径?
新经济思维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特纳:我们应当迅速回到较高的利率,以去除对高杠杆的危险补贴。为此,应暂时扩大财政赤字,资金缺口由央行印钞来填补。
2014年11月21日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史为鉴
FT中文网撰稿人叶檀、马贤明: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财政改革均难逃失败,具有约束力的公共财政制度、法治税收意识如天方夜谭。今天的改革不应成为历史“变法”的延续,而需要根本制度的转型。
2014年7月15日
信任是欧元区最稀缺资产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有关欧元区财政规则的分歧并非不可妥协。若想在经济稳健和政治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
2014年7月14日
FT社评:不要只盯着财政政策
人们不应只盯着财政政策,银行业的状况和供应面的制约因素在决定一国的经济前景方面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OECD近期的一份研究说明了这一点。
2014年2月24日
QE不能代替稳健财政
美国前财长鲁宾:在经济危机时期,非传统货币政策和刺激确实有用。但是,它们不能常态化地替代财政纪律、公共投资和结构性改革。
2014年1月20日
刺激消费
中国阶段性下调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率,这是降低企业财务负担、刺激消费的举措之一。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周五发出联合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总费率可从1.5%降至1%。降低费率的期限执行至2018年4月30日。
2025年7月3日
热门文章
1.
特朗普称美中已“签署”贸易休战协议
2.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6月28日
3.
中国-伊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评估
4.
欧洲初步情报显示伊朗基本保住浓缩铀库存
5.
作为保守主义的特朗普主义及其误解
6.
小米YU7三分钟斩获20万辆订单
7.
别急着说“老了”——关于脑力巅峰的真相
8.
“新消费热”中的冷思考
9.
稳定币:链接现实与数字经济的“桥梁”
10.
稳定币新战场:离岸人民币的全球进击与现实挑战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