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公职人员出国规定真的有变化吗?

林原: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国家层面,中国对基层公职人员(处级以下)乃至普通民众出国、出境并未出台相关限制性规定。
1天前

社保司法解释背后的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理性

刘远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总会因为各层级的各种短期目标而变形。更何况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一个极度的短期目标,那就是现收现付制度。
3天前

国民待遇——解决养老金断崖危机之道

周健:中国国民福利待遇的基本社会逻辑和执行方式需要调整。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和普通居民、农民这三大块的政策壁垒,一定要打破。
3天前

社保新规:无法回避的代际矛盾

徐瑾:社保新规为何引发关注?社保的本质是税收还是福利?任何养老问题,本质都是要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当下更应该考虑降低社保费率,暂停养老金上涨。
4天前

车圈多争吵,行业才能更好

刘远举:一团和气不会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出路,也不会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出路,激烈的竞争才是。
2025年8月8日

一言难尽释永信

林原:《论语》中有:“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释永信的“不善”,其实也“不如是之甚也”。
2025年8月8日

既然娃哈哈没因丑闻下架,失德艺人为何不能复出?

刘远举:既然娃哈哈没有因为丑闻而被下架,那么失德艺人可不可以重新上架呢?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双标。电影行业也很重要。
2025年8月6日

选专业像选股票,问题出在哪里?

伍治坚:孩子最需要培养的,不是“选对一次”的能力,而是形成一套适用于各种情境的决策模型与思考方式。
2025年8月3日

6名学生坠入浮选槽,当年我也面临类似场景

刘远举:安全问题都是概率问题,这就涉及到人类意识中幽深的一部分,侥幸、疏忽、认识、从众等等多个因素,最后才是成本问题。
2025年7月29日

对“妈妈岗”应保持宽容态度

刘远举:如果既不是所有人都受害,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性的方案,但目前的情况,仍然是不完美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慈悲的妥协与折中。
2025年7月25日

安全冲动,大政府和舆情绑架

刘远举:一个大系统要良好地运行,必须有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约束,才能良好运行。只依靠自上而下的监管,是不可能一直可持续地稳定运行的。
2025年7月23日

如何看待“国民性”?

张千帆:“国民性”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只是在使用的时候要多加几个小心,不要变成无谓的骂人,在批判“国民性”时少针对虚无缥缈的整体。
2025年7月18日

赤日炎炎之下,中国脆弱的户外劳动者

韩擎:中国城市中大量劳动者在夏日高温下经受“烤验”。全社会对热相关的健康风险的认识仍远远不够,这带来更多风险。
2025年7月13日

救灾中的“眼镜蛇效益”以及应对

周健:“好心办坏事”也适用于救灾领域,提醒我们要及时注意外部情况变化,在不断反馈中调整自身行动,以最大灵活性来满足灾区多变需求。
4天前

假如年轻人不再追星

刘远举:如果年轻人真的都不追明星了,转而去只关注科学家的时候,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2025年7月10日

大学校园开放争议背后,是中国社会缺乏方法论

刘远举:如果大学生脆弱到必须享受高于普通公众更高水平的安全。那么,问题就不是公众该不该进校园,而是他们不应该出校园。
2025年7月8日

举报应不应该设门槛?

刘远举:任何一项制度,应有正反馈的鼓励机制,与此同时,对于滥用,也应该有负反馈的抑制机制,起码,应该建立一定的门槛。
2025年7月3日

对“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传统阶层观对身份重构的本能抗拒

刘远举:对主理人的讽刺,实则是传统阶层观念对身份重构的本能抗拒。说到底,不过是恐惧——恐惧卖煎饼的竟敢和自己共用“中产”这个词。
2025年7月2日

“西方伪史论”的陷阱与代价

邓聿文:中国要真正实现文化复兴,不能靠“我们早就有”这种“阿Q式”的精神幻觉,而要靠“我们还能再创造”。
2025年7月8日

所有的修复,都注定徒劳无功

刘远举:公司当然可以年轻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进进出出的可以永远是年轻人。但是这只是表面的,如今的兵,和当年的兵已经不一样了。
2025年6月26日

更大程度的开放电影行业,是一个理性的多赢选择

刘远举:提振电影市场,不仅关系到电影行业本身的消费,也直接影响到购物中心等更大范围的消费。
2025年6月20日

“单输”、“双输”与“负和游戏”

林原: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悬殊,生存艰困的底层民众,在权益无法得到维护情况下,有极少数人可能进行极端的“负和游戏”。
2025年6月20日

“扫地僧迷思”,应适可而止

刘远举:公众对“韦神”的追捧,不是中国社会对知识、专业的推崇,恰好相反,这波造神的本质是反智、反专业的。
2025年6月17日

品色,在烟台山上

苏小玲:烟台山,让我在旧时留痕间遇见了某些亮点,感悟到人类事故与故事间某种转换的必然。珍惜那曾有过觉悟、献出过文明价值的人们。
2025年6月13日
12345678910››下一页›|